《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最近正式發布,并將于2024年1月1日起生效。該《條例》以飛行管理為核心,對無人駕駛航空器的設計生產、適航管理、實名登記、空域和飛行活動管理、強制保險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是我國無人駕駛航空器領域的首個專門行政法規。
據了解,無人駕駛航空器通常被稱為無人機或無人航空器,指的是沒有機載駕駛員和自備動力系統的航空器。根據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的統計,截至2022年,全國擁有1.2萬多家無人機企業,年產值超過1170億元。其中,深圳的無人機企業超過1300家,年產值超過750億元,年增長率超過30%。預計到2024年,國內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1600億元,其中快遞物流領域的無人機市場規模約為300億元。
針對無人機責任保險,《條例》第十二條明確規定:從事經營性飛行活動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以及從事非經營性飛行活動的小型、中型、大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都應依法投保責任保險。這意味著,未依法投保責任保險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將面臨罰款。根據《條例》第四十八條的規定,違反規定未投保責任保險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將受到民用航空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那么什么是無人機責任保險呢?據了解,國內無人機保險市場中,無人機責任保險通常包括無人機機損險和無人機第三者責任險。無人機機損險是指在保險期間,被保險人操控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導致無人機及其機載設備損失或毀壞時,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進行賠償。而無人機第三者責任險是指在保險期間,被保險人在使用和操控無人機時發生意外事故,導致第三方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時,被保險人需承擔賠償責任,而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成熟,如今無人機廣泛應用于電力巡檢、影視航拍、農林植保、應急救援等領域。然而,無人機發生故障導致墜毀的情況時有發生。媒體報道稱,2021年,在河南鄭州某廣場,一架無人機在數十米高空表演時突然失去控制,墜落到圍觀人群中。此外,還有因操作失誤而導致無人機在墜毀過程中砸傷市民的事件。面對這些情況,如果無人機機主購買了無人機保險,就能在無人機故障導致財產損失時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
市面上有哪些無人機保險產品呢?記者向大疆的在線客服咨詢得知,大疆的售后服務計劃之一是“隨心換”。該計劃的1年版為用戶提供1年內2次產品意外損壞置換服務,并為飛行器產品提供第三者責任險。如果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導致第三方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保險公司將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此外,早在2014年,中華財險就與某公司合作,為其無人植保飛機提供保險。2015年,平安財險首次推出無人機責任保險,與某公司合作推出了“遙控航空模型責任險”,用于承保遙控模型擁有者在操控過程中發生的第三方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
對于無人機保險的保費而言,以大疆Mini 3 Pro為例,其1年版“隨心換”價格為478元,具體保額以服務條款所列的保障金額為準。業內人士表示,無人機保險的保費根據無人機型號、維修成本、保險期限等因素進行計算。一般而言,對于價值在1萬元以下的無人機,保險費用在100至300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