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于7月21日聽取了《關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增強科技自立自強能力綜合執法檢查情況的報告》。上海市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徐建光在報告中表示,上海市正在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從形成基本框架體系向形成核心功能躍升,為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根據《報告》顯示,上海市加快了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培育的步伐。截至2022年,上海市已培育了超過2.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支持了2600多家科技小巨人企業(包括培育中的企業),并且達到了4942家專精特新企業。
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已有78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融資額達到了2033.40億元,總市值達到了1.42萬億元,位居全國之首。
在原始創新能力方面,上海市正在建設19家專注于科技前沿的新型研發機構。同時,中國商飛、寶武集團、微創醫療等科技領軍企業的培育工作也在加速進行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也在加快推進。此外,已建成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到了15個,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度和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國際人類表型組和國際大洋鉆探等大科學計劃和工程也在持續推進。
在基礎研究能力方面,上海市在腦科學、量子科技、納米材料等領域取得了多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2022年,上?茖W家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自然》和《細胞》上發表了120篇論文,同比增長了12.1%,占全國總數的28.8%。此外,上海市還深入實施了“基礎研究特區計劃”和“探索者計劃”等,以完善基礎研究的發展環境。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上海市支持了6家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單位完成了150多項成果賦權,并且轉化金額超過了1.5億元。
為了構建長三角地區的協同創新機制,上海市與江蘇、浙江、安徽三省聯合印發了《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合作機制》等制度文件。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上海市聯合發布了首批20家長三角企業的創新需求(包括41項揭榜任務),對外揭榜資金超過了1.6億元。
針對發現的問題,《報告》提出了一些建議。其中包括進一步完善基礎研究的投入和評價機制,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建議增加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深化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并優化基礎研究的評價機制。
此外,還建議進一步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強化應用研究的市場導向,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效能。
《報告》還建議進一步加強引導支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的地位。激勵國有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大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支持力度,鼓勵外資企業參與協同創新。
除此之外,《報告》還對健全科技金融體系、做好人才引育用評工作、提升科技創新治理能力以及強化科技領域的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