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太陽能光伏發電固廢處理數字創意無人機傳感器
芯片預制菜信創水利工程建設環衛行業氫燃料電池智慧園區養老產業
閥門是流體輸送系統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調節、導流、防止逆流、穩壓、分流或溢流泄壓等功能。閥門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主要領域,是能源、石化、冶金、電力等行業裝備、機械與管線等固定資產中的關鍵設備之一。 近年來,隨著我國實體經濟和傳統制造業的強勢發展,閥門及相關制品作為制造業生產鏈上不可或缺的基礎...
智能制造產業鏈蘊藏巨大的投資機會。智能制造技術包括自動化、信息化、互聯網和制造成型四個層次,產業鏈涵蓋機器人及系統集成(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機器人零部件其他自動化裝備)、高端數控機床、工業互聯網(工業視覺、智能傳感器、RFID、工業以太網)、工業軟件及數據處理系統(ERP/MES/DCS等)、增材制造裝備(3D打...
機器人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在工業、醫學、農業、建筑業甚至軍事等領域中均有重要用途。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RF)將機器人分成兩大類,即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 根據我國行政和地理區劃方式,結合機器人產業實地發展基礎及特色,劃分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中部和西部共六大機器人...
軍民融合產業基地,是在武警部隊重點保障方向上,以地方優勢經濟產業為基礎,以特定規劃區域為載體,國家和地方政府為主導,武警部隊為牽引,軍民兩用產業為依托,市場為導向,大量企業依靠較穩定的分工協作和相互間的良性競爭形成的有機整體。 目前,我國的軍民融合度在40%上下,正處于軍民融合發展初期向中期邁進、由初步...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我國加快推進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工業4.0戰略。而作為智能制造與通用航空融合發展的無人機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無人機作為軍用飛機未來發展方向,各國都很重視其研發的投入。目前世界無人機技術最為先進的是美國、以色列和歐洲,處于第一梯隊;而中國、俄羅斯等處于第二梯隊。近10年中...
外骨骼機器人是指套在人體外面的機器人,也稱“可穿戴的機器人”,其靈感來源于生物學中昆蟲和殼類動物的堅硬外殼。外骨骼機器人可結合硬件數據與人體信息,形成人機一體化的智能系統,識別使用者大腦運動意圖進行智能化人機信息交互,實現人體預期的外骨骼運動功能,達到所思即所動的理想運動控制效果。外骨骼機...
衛星行業作為航空航天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建立完備的衛星產業鏈,爭奪太空資源被世界各國提到國家戰略高度。 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軌航天器數量達到7218個。2022年,全球共進行186次航天發射活動,比2020年增長63.1%,其中美國87次、中國64次、俄羅斯21次、歐盟+英國6次、日本1次、韓國1次、印...
變壓器是電力系統中極其重要的輸變電設備,可將一種電壓的電能轉換為另一種電壓的電能。變壓器在電力設備中屬于一次設備的范疇,其行業發展與電力工業的整體發展密切相關。 近年來,在我國投入巨資進行電網改造、軌道交通系統提速升級、城市地鐵、城際高鐵等項目的帶動下,我國變壓器行業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我國變壓器生...
工業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技術于一體的自動化裝備,主要由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系統與本體四大部分構成。 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經歷了萌芽期、初級階段、快速發展階段以及智能化階段,隨著制造業升級和工業自動化,而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正處于智能化階段,工業機器人實現替代...
商業航天產業是以市場經濟原則運行的航天產業,包括航天器制造、發射服務、航天服務、地面設備制造。 在政策和資本等多方加持下,2015-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產業保持著22.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為12626億元;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大約為1.5萬億元。預計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到2.3萬...